廣東省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《2024年廣東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》的通知
作者:
來源:
人氣:
發表時間:2025-1-1 7:42:41
粵發改信用〔2024〕126號
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,省有關單位,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:
《2024年廣東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》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,現印發你們,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,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、取得實效。
廣東省發展改革委
2024年4月15日
2024年廣東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
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、重要指示精神,落實省委“1310”具體部署,推進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,為我省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,現制定2024年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如下。
一、強化信用基礎設施建設,打造數據支撐堅實底座
穩步推進省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和行業信用信息平臺一體化建設,推進信用廣東平臺國產化改造。完善“一網共享”平臺數據全流程管理,加強信用數據治理,力爭雙公示數據總體達標率達到100%,信用數據歸集總量突破240億條。完善科研誠信、信用交通、誠信粵商、企業信用、醫療衛生等行業信用信息系統建設,著力提升行業信用信息化水平。推進大灣區跨境信用綜合服務平臺建設。建成2-3個信用大數據實驗室,研發一批市場化信用產品。推動信用建設與隱私計算、區塊鏈等科技融合發展,開展3個以上信用建設隱私計算場景試點。開展個體工商戶信用監管數據質量提升試點。(省發展改革委、科技廳、交通運輸廳、商務廳、衛生健康委、市場監管局、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,各地級以上市政府)
二、完善信用制度和標準體系,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
深入貫徹落實《廣東省社會信用條例》,研究制定守信激勵措施清單、失信懲戒措施補充清單,完善全省信用措施審查機制。印發《廣東省公共信用信息目錄(2024年版)》,修訂《廣東省公共信用信息歸集規范》,加強地方標準《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公共信用服務基本規范》宣貫實施。完成省公共信用服務標準化試點終期評估驗收。推進公共信用服務、數字信用、跨境信用合作等領域標準研究。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信用建設的規則銜接、機制對接。深化跨區域信用協同聯動,探索與海南、廣西等地制定信用評價結果互認機制。(省發展改革委、公安廳、司法廳、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,各地級以上市政府)
三、健全信用應用市場化機制,助力實體經濟提質增效
依托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,推動省內各級融資信用服務平臺整合優化,按照“數據通、模型通、系統通”原則,推動與銀行金融機構深入合作,實現貸款流程全線上辦理。深入推進省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發展試點,總結推廣10條第二批試點經驗。組織有條件的地市申報全國商務信用經濟試點城市。開展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國家試點,率先實現信用修復協調聯動、一次辦成。支持中山市翠亨新區聯動深圳前海合作區創建信用經濟試驗區。(省委金融辦,省發展改革委、商務廳、市場監管局,省稅務局、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、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,各地級以上市政府)
四、充分發揮社會信用功能,服務重大戰略和中心工作
聚焦“百千萬工程”,提高縣域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水平,組織第二批省信用縣建設,評估認定10-12個示范單位。運用信用手段釋放消費潛力,推動在醫療、旅游、文化等領域實施信用激勵措施。以園區、商圈、社區等為載體,開展信用服務社會治理試點。開展工業產品質量安全信用分級分類監管,落實生產企業質量信用評價規范。支持省內各級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圍繞小微、科創、專精特新、“小巨人”、新型農業經營等市場主體逐步完善征信服務鏈條,開通“百千萬工程”“民營經濟”“綠色生態”特色專區。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,提升“農融通”平臺服務效能。(省發展改革委、工業和信息化廳、農業農村廳、商務廳、文化和旅游廳、衛生健康委、市場監管局,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,各地級以上市政府)
五、厚植社會信任基礎,建設廉潔誠信法治政府
依托“信用廣東”平臺建立健全政務誠信監測預警系統,完善政務誠信評價指標,對失信問題進行全面監測、預警提醒。完善政府違約失信投訴專欄,受理、歸集政府部門在政府采購、招標投標、招商引資等活動中簽訂的各類協議、合同中的違約毀約失信行為,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。建立定期反饋機制,發布政務誠信建設監測月報。持續開展失信政府治理,實現政府、事業單位失信被執行人動態清零。(省發展改革委及有關行業主管部門,各地級以上市政府)
六、深化信用分級分類監管,助力統一大市場建設
全面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,推動生態環境、工程建設、交通運輸、電子商務、科研等領域迭代完善監管制度和模型,建立跨境車輛走私、網絡平臺貨物道路運輸等領域信用監管機制。完善省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,建立各部門信用評價信息共享機制,強化評價結果應用。開展行業信用建設示范工程,組織實施行業信用建設提升行動。建立嚴重失信主體常態化監管機制,持續開展“屢禁不止、屢罰不改”失信治理,實現實時預警、線上分發。(省發展改革委及有關行業主管部門,各地級以上市政府)
七、開展信用“惠民有感”行動,拓展信用應用場景
制定全省信用“惠民有感”行動方案,評選出10個特色場景。深入開展省信用應用創新“揭榜掛帥”行動,評選出10個示范項目和20個特色項目。落實企業上市合法合規信息核查“一件事”,深入實施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改革3.0。聚焦普惠金融、創新創業、產業發展等領域,推動更多惠企便民應用場景集成上線。探索開展文化旅游領域“信用+金融”“信易游”等服務。應用推廣信用就醫便民服務。組織開展誠信消費商圈、步行街培育活動。推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在“分線管理、封關運作”中實現信用通關。(省發展改革委、商務廳、文化和旅游廳及有關行業主管部門,各地級以上市政府)
八、推動信用服務業發展,優化信用服務供給
依托“信用廣東”平臺搭建信用服務機構管理系統,梳理全省信用服務機構名錄。加快推動征信、信用評級、信用擔保等信用相關業態服務機構集聚發展,持續開展征信機構和信用評級機構治理。支持各行業商協會開展會員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提升工作,探索推廣使用行業信用碼,推動行業商協會在信用評價、信用監管、信用服務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。支持廣州市南沙區、深圳市前海合作區高質量建設粵港澳跨境信用聯盟。(省委金融辦,省發展改革委、民政廳,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、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,各地級以上市政府)
九、大力弘揚誠信文化,營造全社會誠信氛圍
組織開展全省誠信微視頻、誠信典型案例評選活動。開展2024年廣東誠信之星評選活動。對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,按照規定開展表彰獎勵。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引導作用,廣泛報道誠實守信先進典型和信用應用亮點做法,大力宣傳“粵信用”品牌成效。持續開展誠信建設萬里行,做好“信用交通宣傳月”“誠信興商宣傳月”“6·14信用記錄關愛日”等活動,營造全社會誠信氛圍。(省委宣傳部,省發展改革委、教育廳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、交通運輸廳、商務廳,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)
十、開展信用試點示范,提升區域信用建設水平
充分發揮廣州、深圳、佛山、惠州、東莞、中山6個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的引領作用,進一步加強信用建設創新。支持有條件的市積極創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,珠三角9市達到全覆蓋,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參評率達到30%。總結推廣全國信用建設示范區、省信用縣等地先進經驗做法,組織開展全省信用建設成果觀摩會。大力提升城市信用建設水平,力爭各地級以上市在全國城市信用狀況監測排名160名后清零。分類分批開展信用交通市創建。開展信用體系建設監測分析,定期發布監測分析報告。支持各地各部門通過“粵復用”應用超市分享優秀信用產品。組織開展信用建設能力提升培訓,增強信用工作干部隊伍業務能力。(省發展改革委、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,各地級以上市政府)
各責任單位要對照工作任務要求,將信用建設納入重要工作日程,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,建立工作目標,加強協調配合,形成工作合力,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地、落實,落實情況請于2024年12月25日前報省發展改革委。省發展改革委要加強對全省信用工作的統籌協調,進一步完善信用建設工作考核、激勵機制,適時對相關工作情況開展督促檢查。